内容页搜索

一、训练

新中国成立初期,民兵训练的主要对象是民兵干部及基干民兵。根据以劳为主、劳武结合的原则,利用冬春农闲季节,开展小型、分散、就地和适当集中相结合的军事训练。各村民兵教员由乡负责民兵工作的领导组织集中统一训练,基干民兵训练由民兵教员负责。训练项目有列队、持枪、射击、投弹等。

1956年,坛丘乡挑选预备役人员12人参加吴江县组织的民兵集训,为期10天。训练项目有列队、刺杀、射击、投弹、战术基础动作及基本知识。

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,民兵训练仍以小型、分散、就地训练为主,做到长计划、短安排、分段实施不断线。19591961年,由于基干民兵大部分在太浦河工地上,公社党委和人武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民兵的军事训练。

70年代中后期,民兵军事训练项目和内容有所更新,训练项目有自动步枪、半自动步枪、冲锋枪等武器的使用及40火箭筒打坦克、地雷爆破等实弹练习。后来又增加“三打”(打坦克、打飞机、打空降)、“三防”(防化学、防细菌、防原子弹)的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。

1985年起,基干民兵训练由县人武部统一进行。1987年,坛丘乡人武部表彰一批先进民兵集体,亭心、人福、新安、郎中、新东等村的基干民兵排,坛丘丝织厂、面料织造厂等企业的民兵独立班均被评为坛丘乡先进民兵集体,新东、溪南、郎中村的基干民兵中有81人获个人“四有”民兵称号。

1992224日至316日,坛丘乡人武部挑选基干民兵20人,参加市党校集训,通过考核验收,各科合格率90%以上,在半自动兵种训练中获优秀。是年,坛丘乡人武部被吴江市人武部命名为人民武装工作达标单位。1993年,基干民兵30人由坛丘人武部领导带队参加市集训20天,集训项目有思想教育、军事理论、列队、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实弹射击,手榴弹实弹投掷等,考核合格率100%。其中实弹射击优秀12人,良好3人,合格5人;爆破常识优秀3人,良好8人,合格9人;手榴弹常识优秀9人,良好6人,合格5人。1995年后,按照规范化要求,民兵训练内容为政治教育、消防训练、执勤勤务、擒拿格斗、通信、防化求援、“八二”无座力炮等训练项目。

二、活动

新中国成立初期,民兵活动主要是配合党的中心工作,积极参与剿匪肃特、批斗恶霸、站岗放哨及夜间巡逻等活动;开展小型分散或适当集中相结合的军事训练活动。1958年,贯彻以劳为主、劳武结合方针,开展生产革新活动,全社基干民兵和退伍军人中涌现出许多生产能手。翌年,坛丘民兵组织开展“五好”民兵基层组织的评比活动,评出3个“五好”民兵基层组织。

1963年,坛丘公社人武部组织民兵开展学雷锋,南京路上好八连“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”等活动。翌年,开展射击、投弹、刺杀和战术四项比武活动。是年10月,坛丘人武部挑选民兵6人参加吴江县首届民兵比武大会,均获良好成绩。

1977年,开展民兵工作“三落实”(思想落实、组织落实、军事落实)活动。同时在青年民兵中利用成人教育阵地,开展政治教育、文化科技学习和文娱体育活动,组织民兵参加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和军事训练活动。

80年代初,乡人武部组织民兵配合民政部门开展帮工帮困活动,帮助烈军属困难户排忧解难。开展学雷锋活动,帮助烈军属(烈属、军属)插秧15亩,为31家孤寡老人搞卫生,义务修理电器8件、农机具28件、自行车7辆、雨伞11把、补鞋29双,义务给25人理发。19831024日,乡人武部以亭心村为试点,率先建篮球场、图书馆、棋类室、阅览室等活动场所,丰富民兵业余体育文化生活,并组织各村民兵参观。11月全面推开。

19933月,坛丘乡人武部组织全乡民兵、预备役人员组成学雷锋小组5个、服务小组6个,开展“学雷锋、见行动”活动。7月,大谢村3组军属户住房出现危险,人武部组织民兵赶赴现场抢修,并资助人民币1815.50元。与全乡现役军人71人进行联络,让现役军人了解家乡及家庭情况,鼓励他们安心坚守保卫祖国岗位,为家乡的建设学好本领。8月,乡人武部以村为单位召开烈军属、残伤军人、复退军人座谈会,了解他们思想和生活上的实际情况,为有困难的现役军人家庭排忧解难。19995月,坛丘遭受历史罕见的洪灾,最高水位4.71米。坛丘人武部发动全镇民兵带头参加,坚持24小时轮流巡逻值班,在抗洪救灾中,坛丘民兵表现突出,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。